杭州现“话梅刺客”?两颗话梅售价128元引争议
近日,浙江杭州一起关于话梅价格的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。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帖吐槽,自己在杭州某商场购买了2颗话梅,结账时竟被告知需支付128元,惊呼遭遇了“话梅刺客”,这一经历瞬间吸引众多网友关注,再次引发公众对商品明码标价和消费透明度的讨论。
据发帖网友描述,其在逛商场时,被一家零食店货架上摆放精致的话梅吸引。这些话梅外观饱满、色泽诱人,看起来品质上乘。由于店内并未明确标注单个话梅价格,网友便随手拿了两颗,想着尝个新鲜。然而,在结账时,收银员告知其总价为128元,这一价格让网友当场愣住。“我当时以为听错了,就两颗话梅,怎么会这么贵?感觉和抢劫没什么区别。”网友在帖子中如此写道,并表示这与自己印象中的话梅价格相差甚远,普通话梅通常按斤售卖,价格相对亲民,而这两颗话梅的单价却高得离谱,完全超出了合理范围。
该帖一经发出,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,众多网友纷纷跟帖评论,不少人表示自己也曾遇到过类似“高价刺客”现象,在购买一些看似普通的商品时,结账时却被高昂价格“刺痛”,感觉消费权益受到了侵犯。有网友调侃:“现在买东西都得小心翼翼,一不小心就被价格‘背刺’,真不知道该怎么放心消费了。”也有网友呼吁商家应更加规范标价,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。
事件发酵后,涉事门店工作人员回应了荔枝新闻的采访。工作人员解释称,该款引发争议的话梅是店内最贵的一款招牌话梅,并非按颗计价,而是称克数售卖。之所以价格较高,是因为这款话梅选用的是罗光梅,这种梅子较为珍稀,一棵树上大概只有6到8颗能符合制作该款话梅的标准。在制作过程中,还经过了多道复杂工序,包括精心腌制、晾晒等,成本较高,所以售价相对昂贵。工作人员强调,店内商品都有明码标价,在摆放话梅的货架旁,其实贴有克重价格标签,但可能由于位置不够显眼,导致网友未能注意到。
针对工作人员的回应,部分网友表示理解,认为如果商品本身有独特价值且确实明码标价,虽然价格高但也勉强能接受;但也有网友对此存疑,质疑商家为何不将价格标签设置在更明显位置,以避免消费者产生误解。有法律界人士指出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》规定,经营者销售商品,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,注明商品的品名、产地、规格、等级、计价单位、价格或者服务的项目、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。商家有义务确保消费者能够清晰、准确地获取商品价格信息,避免因标价不明引发消费纠纷。若商家标价存在瑕疵,导致消费者误解,可能面临相关行政处罚。
目前,这起“话梅刺客”事件仍在持续引发关注,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,将对涉事门店的标价情况进行详细核查,以维护良好的市场消费秩序,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事件后续进展,本报也将持续跟踪报道。
来源:荔枝新闻
声明:据网络资尊重版权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